小说网 > 俺们全村穿越啦 > 第117章 三贴膏药

第117章 三贴膏药

作者: 林跃然 返回目录

更多小说请到新小说巴士网newxs84.com
    年长的叹了口气,“她也有她的难处吧。”


    其实开阳县没闹灾的时候,两家人还是有来有往的。


    后来闹了灾荒,他们一家住在深山老林,总共就他们一户,外人不知,那匪人自然也不晓得,且他们父子采药为生,山里那些好走不好走的路都熟悉,总能在匪人来时避开灾祸,这才能全家逃过一劫。没来应祥县给大姐添麻烦。


    需知,这半年来,各村的逃荒人回到老家,自然也带回了各种各样辛酸的逃荒故事。


    被亲戚嫌弃闭门不纳的故事,可是太多太多了。


    年轻采药人仍然愤愤不平。


    “什么难处,我看大姑家日子过得挺好,有鸡有狗,她手上还戴着银镯子呢!”


    “当年姑夫生病,需要好几样草药,不是咱们顶风冒雨地去给采回来,赶了一天一夜给送到的?”


    “好了,别说这些了,咱治好了你娘的病,就回老家去买地修新屋,以后就不来这应祥县了,这亲戚你不想走就不走了吧……不过你回去可别跟你娘再多嘴了,反而让你娘添了心病。”


    两人在小巷内东拐西拐,最后停在一处小院前头。


    这小院从外头看,十分的齐整,但走近了看,原来是一处院子劈成了三份,用墙隔开,另外修了小门出入,而采药人父子住的,只是边角处最小的院子。


    他们一家人投靠亲戚未成,只好来到城里,寻了个客栈住下。


    父子俩本来是想把身子不好的病人托付给姑家,他们好上省城卖掉那个什么金表的。


    谁知道只能在应祥县里落脚,但不卖掉金表,这来回加上吃住的开销可就全都搭进去了。


    最后只好一咬牙,租了个住的地方,这地方还不能太差,不然他们父子俩去省城十几天,一个女人住在这里也不安生。


    正巧这家专靠租房挣银子,房子收拾得还算不错,且租给他们的是最小的那一处,租金一个月半两,父子俩就选定了这里,搬了行李,收拾了院里院外,又买了些柴火粮食等物,这才启程去了省城。


    在省城几日,父子俩吃的是自带的干粮,住的是一晚上五文的脚店。


    也是年长采药人早年跟着亲爹采到过贵重山参,也跟着亲爹去省城卖过,有些经验,就没敢去那些大街道上的当铺银楼。


    毕竟,这金表少说也能值个百两银子,他们这样打扮的人进去了,被压价什么的还好,最可怕是被倒打一耙,反诬陷他们是得了贼赃啥的……人财两失也不是没听说过。


    两父子就去了省城的夜间鬼市。


    蹲在那小巷子里,蒙着脸,换了衣裳,说话都要捏着声音,时时警惕小心……一连等了两夜,这才算把那金表给出脱了。


    怀揣着四百两银子的巨款,父子俩回程的时候恨不得打扮成叫花子。


    日夜兼程,总算平安无事地回到了应祥县城。


    这不是身上有银子了么,就拿出来给媳妇治病。


    本来他们不在药铺里打杂,也有钱吃喝,可他们不是怕露富么?宁肯在药铺里干力气活,挣那三瓜两枣的,也怕无所事事,被人瞧出来端倪。


    说起来最近应祥县城的活计好找,若能去城郊修王府,那挣的钱可是这打杂的好几倍,不过他们选在药铺干活,一个是图媳妇看病近便,混个脸熟,那大夫也肯尽心治病,二是药铺也跟他们采药这行当有老大瓜葛,说不准还能跟着多学点本事啥的……


    可眼瞅着都过了年了,媳妇的病却是有时好转,有时又反复……一直就拖到了如今。


    父子俩来到门口,正要叫门。


    就看到街口哒哒地来了辆马车,巧巧地停在了当中的那个门口。


    他们租的院子是一劈三,最大的就是中间的那个,院子里还有井水,但价钱也是他们的三倍,两父子先时没钱舍不得租好的,后头有了钱也怕露富还是不舍得租,这中间的院子空了两三个月了,这会儿倒是真租出去了?


    父子俩一愣的工夫,车上就跳下来两个小伙。


    其中一个胖小伙,原本是坐在车夫边上的,看着笑眯眯地一团和气,还来同他们搭话。


    “二位好,我们是开阳县的,来这边做小买卖,临时租住在这里,日后还请多关照。”


    另外一个小伙子,浓眉朗目,长相俊秀,笑起来让人如沐春风,声音也听着特别顺耳,一转身,从车厢内拎出了一包点心,双手奉上。


    “这是自家做的点心,两位尝尝。”


    父子俩嗯嗯啊啊地同新来的邻居道了谢,又聊了几句,透露出自家是专门来看病的事由。


    也客气地问了两句,要不要帮忙收拾的话,得知屋子在下午看房定下之后已经被房主给收拾过了,这才称了谢进了自家院子。


    季母在里头慢慢地开了院门。


    父子俩一进来,季大郎就把点心交给季父,赶紧伸手扶住了母亲。


    “刚刚在跟哪个说话呢?”


    季母生季大郎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邪风,得了风湿症,两条腿关节肿大,时时疼痛,尤其是到了阴天下雨的时候,连床都起不来。


    季父是个采药人,也会几个家传的土方子,可惜那些土方子里头没有能治季母这个老毛病的。


    “咱隔壁的那个院子,租出去了……看着是几个年轻客商。”


    季父把点心包放在桌上,小心地打开,看到里头是十来个油炸的面果子,闻一闻,还有油香味。


    他就先拿起一个来尝了尝味道,只觉得这面果子外酥里绵,有股子甜味可又尝不出是什么甜来,“这点心着实不错,孩他娘,你尝尝看……”


    季母笑了笑,“饭都做好了,吃完了饭再尝不迟。”


    她说着就要去厨房端饭。


    “娘你坐着,我去端……”


    季大郎好奇地也往嘴里塞了一个,就跑去了厨房。


    虽然季家发了笔横财,可在吃喝上头,还很节俭,晚饭就跟平常一样,做的是稠粥和小菜。


    季母的厨艺本来就平常,身子骨不好更影响了发挥,做出来的饭,味道实在不怎么样,不过季家父子吃了多看也就习惯了。


    这会儿面果子的味道在嘴里爆开,季大郎眼睛一亮,三两口嚼巴着就咽了下去。


    “娘,你快尝一个看看,这个点心怕是开阳县城都没有的。”


    季母听他们父子俩都这么说,就也夹了一个尝尝味道,果然确实不错。


    “这邻居倒是个大方的,明日待我煮些卤味,你们也回送上一些。”


    季母也知道自己的厨艺不行,只他家在山里,采药的时候也时常能打到野味,因此季母锻炼出了做卤味的本事,这也是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一项了。


    季父应了一声,季大郎却很好奇。


    “他们也是开阳县的,还是老乡呢!”


    “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生意?”


    季父想了想,“如今县城里做买卖的比从前多了,都是借着三殿下要修皇子府的东风呢,大都是些石材,木料,生漆,颜料这些,不过我看他们总共才三个人,年纪也轻,估计也做不了什么大买卖吧?”


    他们在议论着隔壁的邻居,邻居们也在谈起这对父子。


    “在这儿还碰到了开阳县的老乡啊,看他们也不像是有钱的样子,居然还能有这个实力跨县给家人瞧病。”


    崔小强其实并没多想,就是随意地感叹了句。


    古代的贫民,尤其是边远山区的贫民百姓,医疗条件可以说等于没有。


    而且最先被放弃的就是妇人和女孩儿。


    这两父子这番举动就已经强过了许多人家。


    司娓娓点点头,“看他们也不像是逃过荒的样子,可见父子俩都是有点本事的。”


    逃过荒的人,那都是面黄肌瘦皮包骨,养几个月都未必能补回来。


    但这父子俩呢,都不像是饿过肚子的,偏偏肤色被晒得黝黑,面相看着精明却不凶横……倒让人猜不着这家人原先是做什么的了。


    杨添才也接话,“反正只要是正常良民就好。”


    崔小强一边归置行李,一边笑,“咱们一咱过来,看着居住环境还是不错的。那个刘典吏介绍的牙人还挺靠谱的。”


    之前他们要来应祥县,王大军就去县城里找熟悉的人打听了一番。


    尤其是刘典吏,在县衙里管户籍,就写了封信,给他介绍了应祥县相熟的梁牙人。


    古代牙人相当于现代中介,牵线买卖租赁保媒招工什么的。


    刘典吏介绍的这位梁牙人,五十来岁,他们家在应祥县算是祖传做这一行的,因此口碑还不错。


    一看书信是熟人介绍的,就对司娓娓他们仨很是热情,根据他们报的租金,一下子就给推荐到这边来了。


    他们一共三个人,住的地方用不着太大,但又得是独门独院,租金适中,可不就这个被隔开的院子最合适?


    三人略归置一番,从街上铺子里买了肉饼,打了一大盆的丸子汤,就当成晚饭了。


    一觉起来,崔小强自告奋勇去买早餐,拎回来了热气腾腾的馒头和肠子汤。


    应祥县这边虽然跟开阳县紧邻,但说话的口音略有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大一样。


    挨着住户区开的小饭铺和小食摊上,都是各种各样的汤,佐着酥饼和馒头,能当早饭,也能当午饭和晚饭。


    吃过早饭,三人就准备开工。


    他们到应祥县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捡个漏,弄个小铁矿。


    三皇子为什么突然请六县之地为封地?


    又为什么把皇子府设在应祥县?


    还不是把王家干掉之后,吃得很饱,而且看中了应祥县的资源。


    据得来的消息,王家就霸着两个大铁矿,其中一个还没工夫开采,另一个开采了几十年,给王家积累下了几辈子花不完的财富……现在是落到了三皇子的手里。


    如果按着平行世界双胞胎理论,这边的世界跟现代是对应着的。


    那应祥县境内的矿藏可是丰富得很啊。


    从武三舅发来的资料来看,有露天的,有深藏地底的,有储量丰富的赤铁矿,也有分布零散的磁铁矿。


    盐铁历朝历代大部分时间都是官营。


    偶然有开放的时候,私营的矿也要交很高的税。


    不少心存大志的豪强就会私采铜铁,铸钱铸兵器,为谋反做准备。


    三皇子端了王家,也不会把开采铁矿放在明面上,估计还是会低调行事,保持现有的存量就已经足够了。


    司娓娓的设想是,挑到一处比较隐蔽又不为人知的地方,有富铁矿而好开采的,储量也不用太高,用现代技术开个小作坊,悄悄地铸造些生活铁器,再运到朝圩村炼钢做各种零部件。


    因为朝圩村的产业发展,都是有现成的最优技术,可以省去大量的试错过程,其实用得到的铁器并不算太多,如果足够谨慎的话,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


    司娓娓已经圈出了几个小铁矿的位置,准备先近后远,挨着个的实地考察一番。


    三人做好了准备,吃过早饭,就驾着马车出发了。


    第一个地点离县城有直线三十多里,如果是开车的话,也用不了多久。


    但坐着马车过去,而且道路基本全是黄土路,也并不是直线,就得费上一番工夫了。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打开手机app,通过分析地表和岩石的图片,几乎就能肯定,这里的确是一处赤铁矿了。


    然而司娓娓只站在高处观察了一下就知道不行。


    五百米外的地方,就有一处坟地。


    这坟地大概是附近村子的,新坟老坟紧挨着密密麻麻……


    “走吧,明天去下一个。”


    第一天无功而返,只排除了一处候选位置。


    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三人也都不怎么介意。


    回到城中住处,进院子的时候,三人都闻到一股子扑鼻的香气。


    白日奔波,都是吃的干粮,本来带着小锅小灶和食材,也是可以做顿热乎的,不过看到目的地之后,他们哪还能有野炊的念头,直接掉头就走,在路上掏出干粮来啃啃了事。


    也不知是不是饿了,这香气闻起来格外馋人。


    “咱快进去,洗了手去买饭……”


    这三个人吧,都是年轻人,有身怀打铁技的,有管理技超标的,也有想像力丰富的,偏偏就没有一个人厨艺高明的,所以他们是能买着吃,绝不自己动手。


    把马车赶进院内,三人洗去头脸上的灰尘,崔小强正掂着大盆准备往外走呢,一拉开院门,就看到一位妇人,手里拎着个瓦罐,正站在院子前,抬手要敲门呢。


    “……昨日尝过了你们送来的面果子,今日恰好做了些卤味,请小郎们尝尝。”


    那诱人的香气,可不就是从妇人手里的瓦罐里传出来的。


    崔小强胖脸笑成了一朵花儿。


    “哎呀呀,这可真是太客气了……”


    不过接过瓦罐的手速可一点没含糊。


    “婶子且稍等等,我去把瓦罐洗了……”


    他手脚奇快地奔到厨房,把瓦罐里的卤味给倒出来,又倒了些热水冲涮干净。


    他出来的时候,就看到那位大婶和司娓娓相谈正欢。


    “你们忙着啊,我还得回去跟他们爷俩做饭呢……”


    大婶抱着瓦罐转身就要走,脚下一个踉跄,司娓娓赶紧扶了把。


    “婶子慢点……”


    季母眉头皱了皱,脸上露出沮丧,一只手不自觉地抚上自己的膝盖。


    “婶子可是膝盖疼?要不要我送您去医馆?”


    司娓娓之前就听季家父子说过,他们来应祥县就是为了给季母治病,现在看着季母的样子,也的确有些弱不经风,气色不好的样子。


    “不,不用,我这是多少年的老毛病了,一直在吃回春堂的药,好一阵歹一阵的,我说干脆不治了回老家去吧,他们爷俩就是不肯……”


    司娓娓就接过瓦罐,扶着季母给送到隔壁。


    她就观察着季母走路的姿势,“婶子这是腿上的毛病吧?”


    季母坐到了椅上,一手捶腿,“大夫说这是风湿症,且得调理呢……”


    司娓娓看她的表情,就知道这发作起来很不好受,想了想就道,“我那边倒是有一种药膏,贴在穴位上能扶阳去寒,似乎也有治风湿的功效,婶子且稍等,我去拿两贴来。”


    季母还来不及说啥呢,司娓娓就一阵风似地走了。


    一阵风似地又回来了,手里果然拿着几贴膏药。


    “婶子,这膏药要放在火上稍微烤烤,化开了趁热贴到这个穴位上……”


    司娓娓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下。


    临来时,她药粉药丸药膏的都带了一些,有备无患。


    耿二叔虽然原本医术平平,可架不住人家中年以后突然发达,一下子有了那么多的专家远程教学,还给了他好些个简易方剂,耿二叔那是沉浸在中医知识的海洋里,开发了专业潜能,超常发挥,制出好些个成药,不但造福了朝圩村民,卫星村民也享受到了免费医药。


    比如说小孩子们就都吃了打虫的糖丸,高老头用这个风寒贴治好了老寒腿,贺氏治好了老眼流泪视物不清的毛病……


    有效是很有效的,有些甚至比西药还有效。


    但两个村的人用完了以后,还能剩下的实在不多。


    在没法批量自动生产之前,司娓娓肯定不会对外出售这些药的,只能是有人出差什么的了,给备上些,或者熟人比如郑将军来求了,才会给上一点。


    如果是别的病,司娓娓肯定不敢乱给药,这个膏药的话,就比较安全了。


    一个外敷在穴位上又不是患处的膏药,再怎么样也不会坏到哪里去,何况这是村子里同样有风湿的老人亲自试用过的。


    送走了司娓娓,季母拄起了自己搁在一边的拐杖,这是她疼得厉害的时候用的。


    再怎么样,她也不能让男人和儿子辛苦劳累了一天回来没饭吃,她正要强撑着去做饭,目光就扫过放在桌上的三贴膏药了。


    虽说也不是大夫给的,可她都吃了多长时候的药了?现在闻到那个熟悉的药味儿就犯恶心。


    算了,死马当活马医吧!


    季母赌气拿起一贴药膏进了厨房。


    季家父子俩吃着久违的卤味,粥都比平时多吃了一碗。


    “娘你今日的腿有没有觉得好一些?”


    “好像是好一些。”


    季父无语地望着季母,“每回问你都是这么说……”


    可见都是报喜不报忧,等到剧烈发作的时候就又全露馅了。


    季母干笑了两声,“这就是反复的……咦?”


    她做饭的时候腿还疼得不行,有时候烦得她恨不得把腿割下来塞进灶眼里。


    可是现在好像……只有一点隐隐作痛了。


    不过这也是常有的事,一阵紧一阵松的。


    今天大概剧痛的时间短了点……


    就短了一点点……


    不过她贴着膏药的地方,热乎乎的,好像有热气朝里钻……还挺舒服的。


    季父和季大郎齐问,“怎么了?”


    季母脸色放松,“没事,就是今天我去给隔壁送卤味……”


    “娘你不是说让我去送?”


    “我刚刚做好,就听见隔壁的人回来了,我想我闲着也无事,就趁热送过去了。”


    “那位俊俏的高个子小郎君,听说我腿不好,送了我几贴膏药,我就贴上了。”


    “娘啊,这膏药哪能随便贴?”


    “那倒是没事,你爷爷从前采药的时候从树上摔下来,伤好了以后落下了病根,阴天下雨就腰疼,后来在游方郎中那买了几贴膏药,贴上就能顶一两个月的事儿……不过后来专门去药铺子里买,反而买不到那么好用的膏药了,都是没啥大用处的。”


    “既然送了就试试看,若是有效的话,我再去寻隔壁,哪怕出银子呢,也跟他们买上些。”


    季母这么长时间一直断不了根儿,季父就有些疑心那回春堂的胡大夫。


    只是不敢说出来,怕得罪了胡大夫,季母这毛病还得靠人家呢。


    “嗯,就是就是!”


    季大郎点头附和,却又想起,“阿爹,你说他们带着膏药,是不是做药材生意的?” 更多小说请到新小说巴士网newxs8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