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 > 三国风云录 > 第29章 猛虎初更

第29章 猛虎初更

作者: 闻风 返回目录

更多小说请到新小说巴士网newxs84.com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


    我们的老习惯,在介绍某个重要人物的时候,总是从其父辈开始说起,以期说明此人来历不凡。但,对于孙坚兄,怕是要破例了。因为真正使他名留青史的无关其父辈。确切说来,是因为他的两个儿子。


    其子女中,最为有名的是孙策,以及孙权。


    抛开孙权不说,单单是“小霸王”孙策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令众少女恨不生同时。此人不仅武功高强,奠定了孙吴基业,更让人感到羡慕的是,此人长得还帅,更更让男人感到嫉妒恨的,就是他迎取了号称江南第一美女的大小二乔中的大乔。


    而这一切的给予者,就是他的父亲——孙坚。


    孙坚的先辈,据说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当然了,并不排除其二子孙权为了显示其家世显赫故意为之。对于这种做了皇帝,就想把自己的祖先改成名人的做法,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不知其祖先若是地下有知,该是怎样的表情。


    虽然打着苏武后辈的旗号,可是依然改变不了孙坚小时候的命运。


    应该说,孙坚先生小时候家庭并不富裕,其父以种植西瓜为业(据说,富阳“盐城八景”之一的“瓜井仙踪”便是灌溉西瓜时的井)。想来当时没有温室大棚之类,农民兄弟得以四季种植的技术,因此,孙坚早早的开始了在县里谋生的生活(少为县吏)。


    虽然家里穷,可孙父是个老实人,且乐善好施,是个本分的庄稼汉。每天对自己的儿子淳淳教诲:我们虽然穷,可是我们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既然你已经工作了,那就要好好工作,我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吃饭,不丢人。


    纵观后来发生的事情,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自己父亲的教导,他压根就没听进去。


    事情,还得从孙坚十七岁说起。


    十七岁那年,孙坚与父亲一同乘船去钱塘(今杭州一带),却不曾想,他们遇到了一伙正在岸边分赃的海盗。


    而划船的伙计明显没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习惯,他只有“吼完咱在继续走”的精神。可是,孙坚看不下去了。毕竟自己从小混迹于县衙,跟着那些人也多少学到了一些防身的本事,更重要的是,自己还有智慧这种高于武功的东西。


    于是,他转头告诉老爸自己要打海盗。老爸惊呆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啊?想我何朋利十七岁时,正直懵懂少年,也曾幻想自己能做一回英雄。比如,扶老奶奶过马路,学张海迪大姐姐的身残志坚,若是可以,也能够像董崔瑞大哥一样,为国捐躯!可是,打海盗..。。好吧,也只是做梦可以,若是讲给老爷子听,估计吃一鞋底先。可是,人十七岁的孙坚不仅说了,而且不顾自己老爸的反对,操起刀来就上了岸。他坚信自己能够制服这帮海盗。


    事实证明,撸起袖子就干的不一定就是莽夫,更多的时候,他们经过了深思熟虑。


    只见孙坚到得岸边,并未直接与那群海盗开战,而是拿着刀东点点西点点,貌似在调兵遣将。


    海盗就是没文化啊,这也是句废话,但凡有些文化,比如同何朋利般,提笔写上个把小说,若是可以挣些打牙祭的钱,过普通日子还是可以的。于是,没文化的强盗,看到孙坚如此这般,掉头就跑。


    按说,海盗跑了,孙坚兄也算是完成了成名的任务。可孙坚太猛,见到海盗跑了,自己来劲了。提着刀就追出去了,并且斩杀一人。当他提着血淋淋的头颅来见自己老爸时,孙父差点背过气。自己只是个农民,只想安稳的过日子,可是自己的儿子怎么这么胆大嗜杀呢?


    不仅孙坚的老爸吓坏了,就连赶来的地方政府官员也吓坏了。这里插一句,是的,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也或者是未来,“有关部门”来的时候,往往是事件结束的时候。


    而政府惊讶之余,表现的也很实在,感觉孙坚是个可塑之才,就安排他做了临时的“公安局长”(假尉)。


    这也正是孙坚得到的第一个官职,也是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孙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会不惧怕一伙(注意量词)海盗(注意,此种职业,专以打杀为生)。而且,娴熟的运用智慧将这些海盗吓唬住,并且不惧危险,前往追杀海盗。更令人感到恐怖的是,孙坚亲自提着一颗鲜血淋淋的头颅,回到了父亲身边,并且很有版权意识的告诉赶来的政府官员,人就是我孙坚杀得。


    这要是放在如今社会里,这种少年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并且还会被邀请数名心理专家专门对其心里进行辅导。若是继续严重,没准还要送进心里医院治疗。


    可在当时政府的眼里,此人不仅是个狠人,更是个猛人,不仅具备头脑,更是具备身手。如今混乱的社会,不正是需要这种人才的时候吗?但毕竟年龄太少,恐怕难以服众,于是安排做个临时公安局长。特殊人才,特殊对待嘛。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可以读出孙坚最基本的性格特征:正义,嗜杀,刚强等等属于一个纯爷们儿的性格特征基本集中在了孙坚身上。


    的确,孙坚是纯爷们儿。纯的!虽然,孙坚字文台,可好像跟“文”字压根儿就不沾边。


    而“性格即命运”这句话,用在孙坚身上,无疑是最准确的。


    而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当朝廷的执行能力降低的时候,但凡有些私心的官员,大抵都会发展个把武装力量。尤其是那些借战功而起的将领,当他们第一次感受了权利带给自己的快感之后,便会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这种感觉。如同处子变为女人之后,对性爱的念念不舍。


    就在孙坚做上临时公安局长的第二个年头,有人搞起了叛乱。


    而孙坚也适时的以郡司马的名义,招了一千多士兵。走上前线的孙坚,和当时被命镇压的扬州刺史臧旻协同合作,一起平了这场叛乱。


    孙坚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凶狠,给了臧旻很深刻的印象。回去之后,立马表彰这位还未成年的年轻人。朝廷也很够意思,当即下令任命孙坚为盐渎丞,几年之后,便成为了下邳丞。


    虽然工作的名称一直在变,但内容实在大同小异。虽然如此,孙坚还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力,将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工作,完成的很出色,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


    于是,孙坚慢慢的有了名气,随之冲出县城,波及老家。


    老家里的人以及一帮好事的少年纷纷前来,没办法啊,您有鞋穿了,也不能让我们光脚不是?现在打打秋风,您别介意,日子不好过啊。


    孙坚并无介意之意,不仅全都安排下来,好吃好喝的招待,还待之如自己的子弟,可谓仁至义尽。


    当我们知道了下面发生的事情,就不得不佩服孙坚的眼光了。看得长远的人,永远不在乎眼前的得失。


    如同修书的吕不韦,如同写史的司马迁。即使付诸千金,一文不回;即使遭受屈辱,遭人不解,依然故我。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吗?不是的,我相信,当初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致使他们写下千秋著作,里面多少夹杂着这些人的历史眼光。


    所谓历史眼光,就是站在当下,心怀长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过的好,必须也让自己的子孙过的好。说明白一点就是一句大家都见过的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孙坚也有着此种眼光。当然,跟吕不韦和司马迁这样的政治大家和史学大家是没办法比拟的,作为一个男人,他只想让自己的家庭过的好些,最起码不能让自己的后代跟自己一样,被打工。


    而他招抚的老家子弟很快派上了用场,在中平原年(公元184年)。 更多小说请到新小说巴士网newxs8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