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 > 大清兴衰录 > 第21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21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者: 如烟往事 返回目录

更多小说请到新小说巴士网newxs84.com
    康熙的形势大好,吴三桂形势很不好。


    吴三桂一开始打得口号还是匡扶明朝,但是后来渐渐的他就漏出了自己的狼子野心。他并没有称自己为后明什么,而是把自己的国号定为“周”。


    关于为什么定国号为周,其实我一解释相信大家都能明白。我国历史上在奴隶社会时期,有个两个朝代:西周和东周。


    东周就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周代的创始人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姬昌,就是周文王。吴氏的起源之一,来出自姬姓,吴三桂以“周”为国号,他的想法一目了然,一直以来,吴三桂就是一个迷信武力的人,对他来说,民心就是狗屁,谁有力量,谁更狠毒,谁就能控制一切!


    所以,当他取得了一点成绩之后,他就急于和明朝脱离关系。所以他定了自己的国号,而且为了说明自己的贵族血统,他选了这个视为华夏正统的周。


    吴三桂可以说是撕掉了最后一丝遮羞布。


    三藩中的其他两藩,一直以来的行为模式都和吴三桂相同,对他们来说,谁更有实力,他们就依靠谁,他们也都是一群迷信武力的人。


    应该说这样的行为模式,固然是在乱世生存的法则,但是吴三桂一直以来,毫不讲究最基本的道义,所以他并不能让所有的人都真正心悦诚服地跟着他混。普通老百姓或许没有力量反对吴三桂,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有人有这个本事的,他就是郑经。


    要知道,虽然郑经行为不太正经,他的实力也不算强,台湾这个时候的gdp也很低。但是作为一个没有投降大清,一直以来奉大明为正统并且还被封为延平王的人,他在吴三桂面前,是有心理优势的,在他看来,吴三桂只不过是个投机分子,他能和吴三桂耿精忠合作已经给足了他们面子了,要他心甘情愿拥护自立的吴三桂,吴三桂似乎还没有这样的号召力。


    郑经认为,就是自己当皇帝,也比吴三桂要合理得多,毕竟自己具有别人都没有的“贵族”身份。


    而且再郑经字典里面,也不存在什么唇亡齿寒的道理,在他看来,内部领导人的问题是第一位的,所谓的民族矛盾是第二位的。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吴三桂和郑经是格格不入。


    而且郑经,由于长期居于海外,一得到到大陆来的机会,简直是兴奋坏了,在他面前,大陆就是肥肉,不捞一笔实在对不起自己辛辛苦苦带领船队过来打劫。


    所以虽然郑经不太服气的人是吴三桂,但是受苦的是耿精忠,没办法,谁让我们接壤呢。


    何况,郑经和耿精忠本来就有矛盾。


    这个矛盾要从耿精忠邀请郑经过来合作经营开始说起。


    要论军事实力,郑经还真不怎么样。耿精忠一开始还以为郑经实力很强大,所以他积极地和郑经开展合作经营。等到郑经派部队过来,耿精忠一看,差点笑掉了大牙:这台湾也太穷了,“兵不满万、船不满百”,所以耿精忠很看不起郑经。


    但是作为一个没落的贵族,郑经是有自己的清高的。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里面对没落贵族的心态描述的非常到位。这个电视剧叫《双城生活》,是马伊主演的,那个时候,文章还没有出轨。扯得有点远,里面马伊的婆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马伊的婆婆嫁到了一个钟表世家,到了她丈夫这一代,家族实际上已经衰落,但是依旧有底气和骄傲,所以这个人自以为是,即使家境一直一般,但是撑死了也要小资到底。她会去老牌子的咖啡馆喝下午茶或者咖啡,会老朋友,逛外贸小店,会弹钢琴,讲究吃西餐,努力保留着一些老上海人一直贵族气质。即使做人再辛苦,但是面子绝不可以丢。


    郑经大致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在他看来,吴三桂等人最多只能算是迷途知返的臣子,自己才是名副其实的王爷。所以郑经坚决要求自己当盟主。但是在耿精忠看来,这个人真是太好笑了。


    在当年,台湾就那么一个岛。郑经就是一个岛主,派了一万兵马,还和我装模作样?做你的清秋大梦吧!


    他越来越后悔当年的决定,早知道不和郑经搞合作经营了。从此双方谁看谁都不顺眼,互相开始交恶,最后为了一座城兵戎相见,这座城池叫泉州。


    这个事情,郑经做的比较不厚道,耿精忠刚造反时,请求郑经出兵相助,郑经就把泉州打了下来。要知道,泉州当年乃是中心城市,非常有钱,物产丰富,全台湾的gdp加起来都不到泉州一个零头。


    所以郑经就准备赖着不走了。


    耿精忠听说后勃然大怒,派人给郑经送了一封书信,信中强烈谴责这种“空手套白狼”的不道德行为,要求郑经马上归还泉州。


    郑经表示,你听我调遣,奉我为正统,我就归还。


    废话,要都听你的话,还谈什么归还?我都成你手下了,不要说泉州了,福建都是你的了!


    对于郑经这种耍无赖的行为,耿精忠非常愤怒,所以他决定给郑经一点颜色瞧瞧。当然他这个动作有点大,他派了五万人马,准备一举端掉郑经。


    但是耿精忠忽视了一个问题,战争,并不完全是数量的比拼。如果真的拼数量,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元朝和清朝了。虽然郑经人不多,但是,他们的统帅确实一个很厉害的角色。可以说是郑经手下最厉害的大将。


    而作为富三代的耿精忠,虽然搞经济很有一套,虽然也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和这个人相比,只能算是个初中生。


    刘国轩,台湾第一大将。1629年出生,福建人。由于他老家属于偏远山区,山里老闹土匪。15岁的时候,这位刘国轩小朋友就带领乡民大破土匪,真正是有志不在年高。


    不过,他军事生涯的起点,是从清军阵营开始的。1646年,清军进入福建,他在漳州开始了行伍生涯。在清军效力期间,刘国轩见到了一个人,一个改变他一生,就是前面我们介绍的施琅。


    据说施琅有一次晚上视察工作,遇到刘国轩,施大人可能当时也比较无聊,就简单地和大伙聊了两句,大概是想在一帮新兵蛋子面前秀一下,没想到,这位刘国轩竟然接过了施大人的话茬,侃侃而谈,就防守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施琅一听,立即决定:“以后你跟着我混吧。”


    有施琅罩着,从此刘国轩平步青云,一路升官。


    后来施琅从了郑成功,刘国轩脑门一热,也跟着施琅投靠了郑成功。后来施琅又因为个人原因再次投靠了清军,但刘国轩留了下来。


    不过作为施琅的老部下,刘国轩一开始并没有得到重用。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在郑成功征服台湾和郑经平定台湾当地高山族“山大王”的战斗中,刘国轩可以说是立下了第一功。他充分展示了自己打仗灵活而又不失勇猛的特点。以至于郑经非常高兴地表示,“真乃国家栋梁也”。


    从此郑经对刘国轩同志非常信任,军事上的大小事情都交给了刘国轩。刘国轩也因此和陈永华、冯锡范(就是鹿鼎记里那位)成为台湾三杰。


    这位刘国轩精通兵法,而且身经百战。如果耿精忠能够好好读一下刘国轩的简历,我相信,他可能会做出另外的选择。可惜耿精忠这样的纨绔子弟,是不太可能研究刘国轩这样的小人物的。


    刘国轩的部队虽然少,由于台湾相对比较穷,大家好不容易跑到大陆来发财,所以战斗力比较高。而耿精忠的部队虽然多,但是很多是新招的部队,战斗力非常差。


    兵贵精而不在于多,有时确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所以耿精忠被刘国轩打得满地找牙,最后不得不求和。好不容易在吴三桂的调停之下,双方签订了双边协议,大家划定了势力范围,泉州就让给郑经了,不过郑经只能去打广东,福建其他地方划归耿精忠,双方面子上才算消停了。


    现在吴三桂撕掉了最后一丝遮羞布之后,郑经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和吴三桂分手!郑经并不是一个喜欢考虑大局的人,所以就在耿精忠在前线被清军两大亲王搞得焦头烂额就要回老家的时候,郑经决定,在背后给他们捅刀子事实上,这真是一个双输的行为。


    郑经果断地欺负了一把耿精忠,他又接管了原来属于汀州。。。。


    就这样,杰书和岳乐已经从东西对他进行了合围,再加上南面的郑经,耿精忠彻底没戏了。 更多小说请到新小说巴士网newxs84.com